2021.04.06 10:28
你是否和我一樣迷惘 、憂鬱?在我身上適用的十步驟,分享給大家。
迷失
好久沒更新,回到台灣三個月的時間我都在努力尋找自己,你也和我一樣嗎? 和我一樣有這迷失的時候嗎?
我知道部落格上有許多忠實的讀者,很多都是當初因為外派越南或旅遊等關鍵字而來,
很感謝任何一位還在繼續看著我文章的追蹤者們,也希望我們能一起成長。
過往將文章專注在職涯分享、旅遊懶人包等表面的框架,卻很少和大家一起窺探「心靈」。
這篇並不是旅遊懶人包、外派相關資訊,而是純粹我想要打開心房和各位分享些心情,也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閱讀的人一些啟發,尤其給低潮、甚至迷惘的你,我們都一樣。
** 先申明本人非心理系,以下沒有使用任何學術依據,全為個人經驗參考。**
壓力?憂鬱?憂鬱症?
以前在越南外派的時候,工作上的壓力其實很容易透過旅遊、社交等活動排解,
但到後來到泰國創業、甚至生活,直到去年一整年因為肺炎無法回台灣,我中間一度認為自己有嚴重的憂鬱症。
大家可以稍微參考一下這個憂鬱量表,但就是參考就好,基本上我每一項都符合。
我有一陣子的心靈狀態大概是這樣:莫名地流淚、生活沒有動力、寡言、不願意再和人社交、莫名的焦慮、情緒起伏很大。
自認曾經是一位算是開朗的人,但我也開始不想再社交;
曾經是一位有抱負的人(有看我文章的都知道),但開始對生活沒有目標;
曾經是一位熱愛旅遊且探討新事物的人,但我卻活著有著肉體沒有靈魂的生活,對旅遊的新鮮感大幅降低。
其中有幾次我覺得負面情緒比較嚴重的是,我會對身邊的人講一些很糟糕的話,講完後又會因為講過的話痛哭。
有幾次比較嚴重,在半夜的時候,我開著車出家門,希望在路上有車子可以撞我。
中間我有在曼谷找一位心理諮商師,是一位義大利人,用英文諮詢,但說真的我並不覺得對我有幫助,所以只去了一次就沒有去。
一來因為我自己可以很理性地檢視自己的問題,二來諮商需要長期且固定地進行,價格也不斐。
雖然當時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,甚至可以知道如何改善,但我的感性、情緒總是戰勝理性思考,「知道,卻做不到」,然後反覆地在負面情緒裡鬼打牆。
你和我在追求什麼?一位成功的「女人」
不知道是不是先天個性的關係,我對事情的安排都很有一套時間表,以下我拿幾個自己的時間表舉例:
1/ 幾歲前存到X
2/ 幾歲前有自己的事業
3/ 幾歲前買房
4/ 幾歲前完成X學位
5/ 幾歲前結婚
6/ 幾歲前生小孩 (其中包括自己想要的生肖、星座及最佳的受孕日期)
其中從第六點的生小孩,包含生肖、星座我都有自己的目標,更因而回推最佳的受孕日期、及受孕前身體需要準備的疫苗、營養、體重,
但後來才發現自己心靈狀態尚未準備好,也暫時打消了自己原本的計畫。
在職涯上,我就是一位這麼想要追求「完美」且「完美計畫」的人,而職涯,似乎也包含了婚姻、生子等後天可選擇的刻板家庭關係。
在以前當上班族的時候,這些穩定的框架,幾乎都是可好好計畫好的;
我可以算出每年大概可以領多少錢/ 存多少錢;
我可以算出大概什麼時候可以買房;可以好好的準備受孕;
我可以預期今年有幾天假,可以安排去哪裡旅遊。
後來到泰國的時候,收入不再像以前穩定,對於新的領域完全沒什麼經驗,似乎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。
別人的問題總是:你賺的多嗎?你的營業額好嗎?你在做什麼?
我似乎沒辦法給一個答案。
我好像在瞎忙,不知道我在做什麼,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,我也不知道我下一步該怎麼做。
我需要花很多時間看書、看影片,一直嘗試汲取新知識,但發現自己卻什麼都做不好。
在有限的預算、人力、語言能力下,我像是一位籠中鳥,我開始變得不開心。
為了逃避我的情緒,我更認真地看書、看線上課程,將心思完全灌注在工作的進步,直到承受不住。
華人的社會一直教育著我們如何成為人生勝利組,我曾經認為,年輕的時候比同年齡的人多點存款;
早點創業、早點結婚生子當個辣媽,就可以越離成功更近、當位感情且事業兼具的女人。
直到我發現,或許我根本不是一位適合這種社會框架的女人。
或許,我根本不適合創業?
或許,我根本不適合當一位有任何牽絆的人?
或許,我根本就是一位不適合傳統社會體制的人?
面對我信仰已久的「成功」,在目標前的一腳,突然像是從高崖墜下而破碎的石頭,碎成一地,無法拼湊出真正完整的我。
下一步我該往哪裡走?
獨處、回想、筆記
我覺得我們的憂鬱,通常是日積月累的多項來源造成的,若要在短時間馬上檢視自己的起因,可能有些困難度,
當下只會覺得生活一團糟,無法馬上找到負面情緒來源。
面對自己,靜下來,問自己以下10個問題 (範例僅供參考非個人煩惱):
我發現跳脫感性領域,並理性幫自己分析,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。
想像著當你身邊有朋友心情不好,你會怎麼安慰她/他? 這時候我就會試著將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。
以下建議大家可以拿出筆電或白紙,安靜的給自己幾個小時的時間,理性地思考並回答問題。
Step A. 找出原因
1/ 此時憂鬱的自己,和以前最大的變化是什麼? e.g. 換了一個不適應的國家/ 工作
2/ 目前有什麼事情讓自己壓力很大或情緒低落? e.g. 每個月的淨利為虧損;沒有可以社交的家人朋友;人生地不熟生活受限
3/ 如果可以,我好想要: (請填一個以不傷害自己及他人身體上行為的事情) e.g. 離職;去冰島玩;讀書
Step B. 檢視、分析
4/ 針對1,2的回答,我可以試著用什麼方法改善? (每個回答至少搭配3組答案)
5/ 針對3的回答,為什麼需要等如果可以?什麼現況讓你不可以?e.g. 想去冰島但小孩沒人顧;想去冰島但現金不足;想去冰島但沒有足夠的假期
Step C. 擬定改善策略、執行
6/ 針對4的回答,哪些答案是可以先著手的?並開始試著安排達成。
7/ 針對5的回答,列出可行度高的替代方案。 e.g. 小孩請長輩顧;帶小孩一起去冰島/ 是否一定要去冰島?或只是想要旅遊? 那就可以把替代方案換成改去近一點的地方。
Step D. 正面思考、肯定自己
我覺得處於憂鬱階段的人,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看到事情的正向面,以及一直否定自己及現況,甚至因此而失去自信和動力。
這時候,一樣繼續用輔導朋友的方式試著給自己一點力量:
8/ 檢視並寫下自己在憂鬱階段,完成了什麼事情,以及得到的肯定或讚美,再次提醒自己其實自己很棒,並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無能。
e.g. 一個重大的專案;買了新車;同事說你很幽默;家人說你很貼心
9/ 給自己幾小時的時間,心無旁鶩地做一件喜歡的事情(不傷害自己與他人且合法),建議是真實世界的事情(打遊戲、滑手機等模擬世界的先不要),好好體會感受的美好。
e.g. 持續練一首你喜歡的吉他曲;參加登山社的登山團;看一本書;到社區當志工;吃一頓大餐(也不要拍照打卡,任何干擾當下真實感受的外界因素都先不要,尤其是發文上傳、傳訊息給朋友這種)。
10/ 重新檢視自己的6,7回答,儘可能讓可行性提高,並像鼓勵朋友一樣,告訴自己做的到,從現在開始慢慢改善,也同時肯定自己。
迷失時的精神喊話只是空談,先幫自己整理思緒才是課題
有些鼓勵的話已經在各大勵志書籍老生常談,我個人是沒有看過那些正向的勵志書籍,因為我覺得內容大同小異,往往最大的矛盾點及阻礙是自己的思維。
我們在做出情緒化且不理智舉動的時候,很多時候是因為感性的一面正在牽制著我們理智的判斷,
後來我發現,依照上述十點的問與答,將自己抽離本身感性的狀態,像是分析自己身邊朋友一樣地檢視自己,有很大的幫助。
「旁觀者清,當局者迷」,當我們身為當局者且迷失的時候,為什麼我們不試著將自己變成旁觀者?
但是空想是沒有辦法解決事情的,因為煩惱只會像一團濃霧一樣,散亂且無章,
這時候我們試著回答以上十個問題,且「記錄」,我相信對你和我都有很大的幫助,至少我自己是這樣處理的。
你的價值,並不需要社會框架為你打分數。
我們人生只有活一次,你想要活怎麼樣的人生?
我曾經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,追求完美及達成目標的成就感總是讓我開心,
但那樣的開心總是短暫的,因此我需要一直將自己設立目標、永無止境地為了達成目標而衝刺。
在這個競爭的時代,我們欠缺的並不是目標,我們有太多的目標需要達成。
我們欠缺的不是目標本身,而是讓我們最單純的享受一件事且感到滿足的過程。
我好像一直走在不太正確的道路上,總是往著目標前進;而不是心無旁鶩的享受一件我喜歡做的事,讓這件事不知不覺帶領我找到目標。
命定,不要再給自己侷限,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。
你們相信命定嗎?
我本身是不主動給人算命的,但是在這個很迷失的階段,我竟然有生出想要去算命的念頭,
但後來因為網路上太多廣告和老師,深怕算了會被影響,或是進而被要求改名、買產品,後來覺得還是暫時打消的好。
回過頭來,發現過往的每一步,有意識以來,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的選擇,造就了現今的我們。
同理來說,現今我們的選擇,也會造就未來的我們。
或許你會說,學校是父母逼迫你選擇的,但最終繳交志願卡的也是你,我們又能如何怪罪父母?
或許你會說,另一半希望你在家帶小孩,不要工作,但最終你才是掌握行動能力的人,我們又能如何怪罪另一半?
我們被教導成一位溫順、乖巧、好配合的人,進而忘記自己才是擁有自己人生遙控器的那個人。
我們需要的不是被討厭的勇氣,我們需要的是幫自己選擇的勇氣,且為了自己,辜負眾望的勇氣。
我相信命都是註定好的,每個人來自於不同的家庭背景、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,
今天做的這選擇,造就了明天的果,其實都是命定的。
生命可貴在於無法預期的命定,我們終究得面對死亡,此時此刻的我們何不放膽的勇敢生活?
我認為身為人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,我們比其他動物有更多的選擇、感受,
我們應該要好好的享受這一個從年輕到老的過程,將所有的情緒及挑戰視為體驗遊戲的一部份。
「體驗」負面情緒過後,我們一起拿出紙和筆,面對並拆解負面情緒,我相信我們可以越來越勇敢,也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感受到活的真諦。
我們沒辦法停止與別人比較,但我們可以試著「不要羨慕」,
我們只是體驗著不一樣的人生劇本。
面臨網路社群的爆炸性發展,很多時候的價值觀是我們在滑手機無形中被養成的,
例如某個youtuber分享了產品開箱,或是某位Instagram網紅分享了今日穿搭……。
在我們這個為了與世界、流行趨勢接軌的過程,其實背後都是廠商及廣告商的操作,進而誘導我們的消費行為。
你有沒有曾經想過,沒有網紅那些生活型態或是物質分享,其實我們是不是也可過得很開心?
生活,是為了自己內在及心靈提升的滿足,而非將達成與他人相同的生活為目標。
我們可以崇拜某些厲害的人,讓那些人成為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;
但我們不需要羨慕那些人,因為沒有人會把自己真正辛苦、難過、辛酸的那一面給大家看,羨慕,是無意義且浪費生命的行為。
我們都免不了生命的終結,與其浪費時間羨慕著那些「看似」過得很好的人,
不如把所有會誘發你「負面情緒」、「比較心理」、「購物慾望」的頻道全部退追,好好的體驗真實世界中,人與人的溫度。
如果現在的你很憂鬱,你可以學我,試著:
1/ 整理房間,割捨不需要的物品
2/ 整理社群清單,退追對你生活毫無相干的人、粉絲專頁及封鎖過多廣告訊息的官方帳號
3/ 試著回答以上10個問題
我是一位喜歡分享的人,希望適用在我身上的分法,也可以給迷失的你一些鼓勵。
***衛生福利部呼籲大眾,多關愛自己,也多關心周遭的人,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,可撥打1925(依舊愛我),安心專線將24小時全年無休,持續陪伴,服務你和我。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