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.12.24 14:55
這是一篇叫你做和五年前不同決定的文章。
從22歲畢業那年外派到現在創業,在東南亞發展也五年了,除了學生時期的打工經驗,我幾乎是沒有在台灣的工作經驗的。
這樣是好是壞?這樣對想要回台灣的年輕人,是利或弊?
最近和一些已經回台灣,以及還在外派的好朋友稍微分享了彼此的心境,給了和當年剛出社會的我有不同的啟發。
比起一開始鼓勵大家嘗試外派,到現在我會採比較保守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心境,畢竟時間過了就回不來。
以下就自身及友人經驗分享,特別給那些以後想在台灣發展的你。
「外派過後有時候就很難回台灣了。」
「超過30歲回台灣,你的外派或許不再是優勢。」
「不是不想回台灣,是回不去了。」
第一次看不露臉文章的,可以先複習以下以前的外派文:
剛畢業的我,外派的主要誘因不外乎就是較高的基本薪資、好存錢,以及可以拓展人生閱歷。
但如果現在我給予的建議,對於那些未來還是想回台灣的,我會認為「或許在台灣先工作兩年」也是不錯的選擇,以下我列出一畢業就在台灣工作的優劣。
一畢業先在台灣工作的優勢
1. 台灣產業圈的扎實培訓
我相信很多畢業生會覺得台灣慣老闆很多,但若用現在我自己的角度觀看,一畢業就在台灣大都市的企業磨練,通常經驗值都很高,因為,的確要身兼多職,哈哈。
但未來不管是外派或是國內轉職,都有很大的優勢。重點:剛畢業的你,因為是新鮮人,所以有較多可以犯錯的機會。
所以一開始在台灣產業圈磨練過再外派,是一個很棒的經驗值培養,雖然起薪較低,但短時間內就幫自己當成是價值股的長期投資吧。
而且往後台灣企業也會因為你在台灣曾經的工作經驗,去評估你的程度。
2. 台灣產業人脈、運作模式的熟悉
這個是我覺得重要的。
因為當想要回台灣工作的時候,才發現對整個台灣產業鏈運作不熟悉,雖然有很多的經驗,但整體而言還是有可能很陌生的。
而且當你要回來的時候,已經不是畢業新鮮人、不是菜鳥了,加上有足夠的海外經驗,在台灣的企業主更有可能拿更高的標準檢視,更不用說你期待的薪資有可能比在台灣普遍薪資還高。
而當你對台灣當地產業鏈不熟悉、或是沒有相關人脈,縱使在海外有多麼豐富的經驗,回到台灣,對整體職場文化的經驗,很有可能還是零。
那就很難馬上就做到管理職,薪資更有可能砍掉部分重練。
一畢業在台灣工作的劣勢
其實我這樣整個回想起來,台灣工作的劣勢,其實就是「起薪低」而已。
雖然面對有學貸或是家中經濟壓力的人來說,這個就足以讓人家想要離開台灣去工作。
但另一方面,台灣的加薪也是隨著當地在職經歷、以及獎金而有所提升的,所以其實撐過了兩三年,能力好一點的,拿到跟外派差不多的薪資也不是件難事。
再來,就是比較難存錢啦,不過這年代存錢賺錢的方法有很多,如果是我的話,還是會覺得把自己當成長期持有的價值股投資也是不錯的。
已經外派一陣子了,但想回台灣,怎麼辦?
如果已經外派了,其實也不用擔心,在30歲前都來的及,我個人認為30歲是一個蠻重要的分水嶺,也是一個需要好好思考未來的年紀。
尤其可以觀察身邊的同學,越接近30,畢業的時間越久,大家人生發展的方向會因為選擇而越來越有所差異。
前幾天和有個待過越南和緬甸的前同事聊天,
他說:「回到台灣,少領一點錢,可以陪家人、朋友;周末可以爬山,這樣也很好。」
「早點回來領5萬初,雖然少了外派很多,但至少現在26歲開始領5萬初,不是到了30歲才再回來領5萬初。」
這句話就讓我有蠻震撼的,的確,有鑑於台灣當地的普遍企業制度,要一個空降的職員到公司,很難馬上就給高薪,大部分都是先慢慢底薪培養起。
所以這是我覺得台灣企業比較殘酷的部分,如果真的想回來,還是早點回來卡位好。
那當然也是有很極端的案例,如果外派經驗都是頂級外商企業光環,我想,回到台灣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做高階經理人的。
但我想那個就不是30歲這個分水嶺該探討的話題了,畢竟亞洲社會大部分還是蠻注重年紀跟輩分的。
外派、國內工作,兩種都嘗試
說完了長期外派經驗可能造成回台就業困難的壞處,我還是會鼓勵大家在年輕的時候嘗試外派,說不定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(真愛、產業缺口等等)。
但人類總是善變的,在台灣的想出去,在海外的想回台灣。
我們就是得隨時做好面對生活變遷的挑戰,雞蛋不要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
所以我還是會建議一畢業先在台灣做個2年再外派,不然就是不要超過一定年紀才回台灣找工作。
不然很容易有銜接上的問題 (心靈上、環境上、薪資上)。
說穿了,外派的工作其實沒那麼難找,畢竟眼光是全世界的,你可以去東南亞、中國、歐美澳,工作總是有的。
加上若有一技之長及中文及外文能力,台灣出品,品質絕對保證的,更不用說世界各地都有台資落腳。
但另一方面來說,如果要回台灣找到好工作,就會變得比較難,因為你在挑企業的同時,企業也在衡量你。
你希望拿高薪,企業希望找cp高的。那最後就是你非在一個領域頂尖不可,或是只能儘早卡位。
在台灣/外派到底薪資狀況為何?
若是自己能力沒太差、公司健康,身邊聽到在台灣工作2~3年的朋友,縱使是在中南部,很多非科技業工程師的普通上班族,
平均月薪資都是有5萬以上的;35歲左右也差不多都有8~10萬以上。
所以其實薪資也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低;那當然也有因產業不同的薪資差異的。
這邊我就根據自己生活圈作參考,大部分都是國立大學/科大的學士或碩士,部分有交換學生或海外實習經歷,或是公家單位的。
最後放上我聽到的身邊友人外派薪資供大家參考 (萬/台幣)
年薪都有包含年終或公司股票了。
- 無經驗;台資;年薪大概75
- 23~28歲純外派經驗;台資;年薪90~130
- 28歲有台灣及外派經驗;外資;年薪120~150
- 32歲純外派經驗;中資;年薪700 (不到一年就陣亡)
- 25歲在台灣外商及外派經驗;外資;年薪240~350
- 37歲有台灣及外派經驗;台資;年薪200~220
以上可以得到的結論就是,就算是外派,台資的薪資還是很普遍較低的。
但台資還是會有台資的好處,例如就是返台機票那些,這邊就不特別重複說明了,可以看這篇。
再來就是中資有名的大企業,價錢真的非常敢給,但撐不撐的過去、領完當初公司給你的offer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最後我想做的結論是,不管外派或在台灣,個人的持續進修和能力才是決定自己價值的一切。
年輕的時候會很想要好好體驗多彩人生,但到頭來好好在家鄉生活,欣賞台灣美,以及與親朋好友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,就看大家想要什麼了。
其他外派文:
[外派越南] 外派5年,是失是得? 是否也在想著未來?想要回台灣?